评分为8星的书籍

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包括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中的重要著作。几年前各地方曾经出过几种不同版本的《毛泽东选集》,都是没有经过著者审查的,体例颇为杂乱,文字亦有错讹,有些重要的著作又没有收过去。现在的这部选集,是按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并且按照著作年月次序而编辑的。这部选集尽可能地搜集了一些为各地方过去印行的集子还没有包括在内的重要著作。选集中的各篇著作,都经著者校阅过,其中有些地方著者曾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正,也有个别的文章曾作了一些内容上的补充和修改。

下面有几点属于出版事务的声明:

第一,现在出版的这个选集,还是不很完备的。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于革命文献的毁灭,由于在长期战争中革命文献的散失,我们现在还不能够找到毛泽东同志的全部著作,特别是毛泽东同志所写的许多书信和电报(这些在毛泽东同志著作中占很大的部分)。

第二,有些曾经流行的著作,例如《农村调查》,遵照著者的意见,没有编入;又如《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也遵照著者的意见,只编进了其中的第一章(即《关于过去工作的基本总结》)。

第三,选集中作了一些注释。其中一部分是属于题解的,附在各篇第一页的下面;其他部分,有属于政治性质的,有属于技术性质的,都附在文章的末尾。

第四,本选集有两种装订的本子。一种是各时期的著作合订的一卷本,另一种是四卷本。四卷本的第一卷包括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第二卷和第三卷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的著作;第四卷包括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

“太空漫游”四部曲

科幻殿堂的永恒经典, 太空时代的不朽史诗

全新修订精装典藏版

阿瑟•克拉克,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科幻大师和太空预言家

“太空漫游”系列,世界科幻文学巅峰之作,全球畅销45年

“太空漫游”四部曲由《2001:太空漫游》《2010:太空漫游》《2061:太空漫游》《3001:太空漫游》四部作品组成,是世界科幻三巨头之一——阿瑟•克拉克最重要的代表作。其中的第一部《2001:太空漫游》被誉为世界科幻文学不可超越的巅峰之作,不但是全球科幻迷心中的圣经,更成为流行文化的经典。

“太空漫游”四部曲(典藏版),是国内首次以精装套装的形式出版阿瑟•克拉克的这个经典科幻系列,不仅装帧设计精美,充分体现出这个系列的经典感,而且四本的内文全部重新校译,修订了许多之前2007年平装版本中的谬误。

四部曲的第一部《2001》初版于1968年,第二部《2010》初版于1982年,第三部《2061》初版于1987年,最后一部《3001》则初版于1997年。虽然每一部的故事情节都与上一部有一定关联,但实际上并不是之前的续篇,而是随着时代发展,以最新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生发出全新的预见,讲述出更加复杂而新鲜的故事。克拉克本人对这四部曲的期望,是“让每本书自成体系,并且根据目前的知识,做到尽可能的准确”。

阿瑟•克拉克的“太空漫游”在今天读来仍然荡气回肠,并不仅是他作出了多少令人惊叹的预言;用克拉克的终生好友,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的话说,是“克拉克给了我们一种新视野,让我们看到,人类正从地球摇篮向自己在星海间的未来伸出双手”。

正是因为阿瑟•克拉克的“太空漫游”,我们仰望星空的意义从此不同。

埃隆·马斯克传

著名传记作家艾萨克森以近距离的观察视角,揭开了如今全球引人注目、富有争议性的创新企业家的神秘面纱:他善于突破常规,引领全球进入电动汽车时代、私人太空探索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还将推特收入囊中。

埃隆·马斯克小时候在南非生活,那时他经常遭受校园欺凌,但同父亲给他造成的情感创伤相比,这些伤痛都微不足道。他的童年浸透了人性,这将他塑造为一个坚强而又脆弱的男孩,他对风险的容忍度极高,渴望营造出富有戏剧性的生活,让人类文明成为星际文明是他的宏大目标。

2008年,SpaceX的火箭在前三次发射过程中接连爆炸,特斯拉也即将破产,这是他生命中地狱般的至暗时期。在飓风来临时,他是最兴奋的人之一。动荡的环境和剧烈的冲突对他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有时他甚至渴望这些东西,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他努力维持却未能持久的恋爱关系中。每当面临艰巨的挑战,紧张感常常让他夜不能寐,甚至呕吐不止,但这些都是他赖以为生的养分。

2022年年初,也就是在SpaceX成功发射了31颗卫星、特斯拉卖出了近100万辆汽车、埃隆成为地球上最富有的人一年后,对于自己一再挑起戏剧性冲突的背后动机,他略带感伤地谈起了他的反思。

他说:“我需要改变我的思维模式,不能一直处于危机战备状态,我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大概14年,或者说我人生的大部分时间。”这更像是一个自怨自艾的评价,而不是在表达新年新气象的决心。他一边做出了这些反思和保证,一边还在秘密买入推特的股票。

两年来,艾萨克森形影不离地跟访马斯克,参加他大大小小的会议,与他一起走访工厂,深度采访了他本人,以及他的家人、朋友、同事、前妻和对手。艾萨克森揭开了马斯克内幕故事的面纱,其中有荡气回肠的胜利,也有跌宕起伏的乱局,令人拍案称奇。这些故事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那个在马斯克心底驱使着他的恶魔,是不是也是推动创新与进步所必需的呢?

对女性的恐惧:女巫、猎巫和妇女(差异与共生)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运动领军人物西尔维娅·费代里奇代表作,畅销全球二十余国。继《凯列班与女巫》后再论猎巫问题,揭示猎巫历史与当代迫害女性的延续性。

☆以女性为中心讲述资本主义历史:“原始积累”从未结束,迫害女性为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铺平道路。

☆展现女性力量 :作者没有将女性视作单纯的受害者,而是看到了她们抵抗资本主义秩序、联合团结社区、反抗社会不公的力量和能动性。

☆特邀复旦大学哲学院张寅副教授撰写长文导读,特别收录费代里奇成名作《以工资反对家务劳动》,完整呈现其思想与实践道路,全方位讨论女性在再生产环节中遭受的压迫。

【内容简介】

16—17世纪的欧洲及其殖民地,无数妇女被当作“女巫”杀害。

为什么猎巫运动主要针对女性?

女权运动发展至今,针对女性的暴力浪潮为何再度席卷全球?

她们对谁构成了威胁?她们如何抵抗?

如今,我们正在经历针对女性身体与制度性暴力的新高潮,这种暴力的激增是与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扩张同时发生的。在这本书中,费代里奇研究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并描述了其对女性与社区的影响。全书围绕两个主题展开,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重回历史,指出圈地运动是产生猎巫的主要因素之一,猎巫是经济私有化的有效工具。第二部分回到当代全球语境,勾勒针对女性的新的暴力地图,解释这一暴力浪潮的根本动因是新的资本积累形式,其中包括土地剥夺、社区关系的破坏以及对女性身体和劳动的加剧剥削。

费代里奇让我们看到,原来“圈地运动”不曾终结,“猎巫”从未消失,对女性的迫害始终是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必要条件。

【评论推荐】

费代里奇已经成为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政治理论家和新一代女权主义者的关键人物。

——《火星俱乐部》作者 蕾切尔·库什纳(Rachel Kushner)

西尔维娅·费代里奇的作品体现了一种能量,敦促我们为反对所有类型的剥削的斗争重新注入活力,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她的作品产生了一种共性:一种在斗争中创造共同体的共识。

——德国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社会学家 玛利亚·密斯(Maria Mies)

即使在全部思想史中,一种既跨越了历史考证与当下问题、又跨越了经济计算与革命暴力的思想也并不多见。费代里奇的《对女性的恐惧》(包括作为附录的《工资反对家务工作》)和《超越身体边界》虽然不长,却已经涵盖了这四个维度。因此,它们也完全可以为读者在这四个维度中的进一步阅读和探索提供参考。

——复旦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张寅

对于那些熟悉《凯列班与女巫》的人来说,本书重新审视并更新了对资本主义性别政治的见解。对于第一次接触费代里奇作品的人来说,本书是对《凯列班与女巫》关键论点的出色总结,通过当前世界不同地区的性别战争再次强调了这一点。对于所有的读者来说,这本书以其有说服力的、极具可读性的散文形式,延续了费代里奇早期学术研究的脚步。事实上,它不仅是学术研究,也是对以猎杀女巫的名义故意无视和轻视暴力侵害妇女行为的一种抗议。

——《社会学评论》(The Sociological Review)

西尔维娅·费代里奇的新书对针对妇女及其社区的暴力进行了精彩的分析和有力的谴责。她重点关注了资本主义初期和当代全球化中被作为女巫定罪的妇女。费代里奇更新了她著名的《凯列班与女巫》一书中的材料,使人们注意到目前妇女及其社区正在通过斗争进行的抵抗和替代方案。

——东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马西莫·德·安吉利斯(Massimo De Angelis)

与西尔维娅·费代里奇一起思考是件好事,她清晰的分析和充满激情的观点在文章中体现出来,这些文章记录了现在和过去针对妇女的“圈地”和剥夺、猎巫及其他攻击。有了她的洞察力,行动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女权主义研究教授 艾琳·鲍里斯(Eileen Boris)

发条橙(《时代周刊》“英语小说百强”!以天才的想象力书写自由与权力的碰撞,无删节!全新译本!)

“当你无法选择,你也就不再为人了。”

《发条橙》是英国作家安东尼·伯吉斯的代表作,入选《时代》周刊“英语小说百强”。该书以天才的想象力书写自由与强权的碰撞,一出版便震惊了世界,也催生库布里克的同名经典影片。

小说对青春迷失的写照,对自由意志的反思,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发条橙”也成为一个重要意象,写入流行文化。

这次新版的《发条橙》基于英国未删节版翻译而成,全新译本还原酣畅阅读体验。

诚意收录:

 初版《发条橙》打字稿 (含作家手迹)

 英国50周年纪念版独家长文 50余条原创注释

 作家回顾小说及电影的珍贵文章《发条橙果酱》

阿历克斯是个无恶不作的街头少年。由于一桩人命案,他被逮捕,当局在他身上试验一种特殊手段,将他“改造”成一个一有暴力念头就会无比痛苦的人。只能行善,无力作恶,他丧失了选择善恶的能力,丧失了自由意志。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被上了发条的橙子……

“青春总会过去,是啊。但青春只不过像是一头野兽,不,甚至都不像野兽,更像是街头随处可见的那些小玩具。锡制的小人儿,里面有发条,上劲机关露在外头,你咔嗒咔嗒咔嗒上好劲,一松手它就跑开了,仿佛是在走路,哦哥们儿。可它只会走直线,一头撞上东西,撞得砰砰响也不回头,它自己不可能停下。青春就像是这小小的发条机器。”

阅读浪漫小说:女性,父权制和通俗文学(豆瓣9.3高分,豆瓣2020年度读书榜单推荐。女性为何喜爱阅读浪漫小说?揭示女性阅读浪漫小说背后的复杂社会事件) (艺术与社会译丛)

【编辑推荐】

如今,通俗浪漫小说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范围广阔、成果颇多的学术领域,不仅拥有相关的国际联盟组织可以每年召开世界级的研讨大会,还持续稳定地出版了一系列学术期刊。而为所有这一切可喜发展打下关键性基础的,正是珍妮斯•A. 拉德威这本于三十多年前写就的经典著作。

20世纪下半叶,为什么作为出版业最有利可图的类别之一的浪漫小说会吸引数百万女性读者?作者从复杂的出版和发行业务到个人读者与文本的接触,多角度深入探讨女性阅读浪漫小说事件肌理,挑战女权主义者、文学评论家以及大众文化理论家对阅读浪漫小说的贬低,认为应该鼓励浪漫主义读者在现实中发声,而不是在想象的孤独中表现出来。

【名人评价及推荐】

《阅读浪漫小说》是独一无二的。它为文化研究设定了一个标准,几乎没有后来者可以达到其高度,即通过密切接触那些可能受到大众文化影响的人群,来检验关于大众文化效应的理论。

——《美国历史杂志》

本书针对浪漫主义小说及其热诚的消费者,做出了非常精彩且透彻的分析。

——《纽约时报书评》

珍妮斯•拉德威对当代女性阅读小说的现象,以及享受这类小说的女性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进行了巧妙而动人的描绘。

——《传播学期刊》

本书不仅探讨了浪漫小说的成规惯例,还对小说及其读者如何对抗某些特定的刻板印象进行了考察,这类印象通常是由那些不读此类书的人塑造出来的。拉德威的研究是社会性文学批评的一个既有趣又有争议的方面。

——《大都会》

【内容介绍】

女权主义者、文学批评家和大众文化理论家总是忽视浪漫主义阅读。他们声称,“浪漫情节”会促进女性读者对男人的依赖,以及对流行文化所传达的压制性意识形态的接受。珍妮斯•拉德威挑战了这一说法,认为批评的注意力必须从孤立地考虑文本本身,转移到阅读背后那复杂的社会事件上。

《阅读浪漫小说》一书因其革新性、突破性的人种志调研方式而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在针对流行艺术的研究领域,本书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意义。这本里程碑式的著作不仅破除了流行文化中的消费“神话”,并借此分析了女性读者这一特定群体的审美和消费倾向。

抑郁的力量:蛰伏、觉醒、破茧成蝶_【日】泉谷闲示

· 当代年轻人不可错过的心理自助指南!讲清楚抗抑郁的关键所在,总结出能让人彻底摆脱抑郁的抗抑郁之道!

· 抑郁症现在是“谁都有可能得的病”。但是,基于常规认知的以药物等对症疗法为中心的治疗,仍会造成患者复发,无法彻底摆脱抑郁。只有正确认识抑郁的原理和机制,才能找到正确的抗抑郁方法。

· 精神心理专科医院院长泉谷闲示, 20年一线抗抑郁经验,总结出大家对抑郁的10大常见认知误区, 5大革命性抗抑郁策略。

· 10大认知误区:作者在本书中首先一反传统地指出,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把抑郁视为疾病症状,抑郁其实是是长期被大脑压迫的内心和身体在反抗。以此为原则逐一剖解常见认知误区,涉及抑郁症的机制、抑郁的症状、对抑郁的态度、与抑郁患者的相处方式等。

· 革命性抗抑郁之道:为了不让抑郁复发,就一定要尊重“身和心”的信号,而不是一味靠“大脑(理性)”生活。也就是说,优先考虑“想做”,而不是“应该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走出困境。5大切实有效的抗抑郁策略:以尊重身心的信息,顺应身心为原则,提出5大实用策略,包括2坚持-坚持昼夜颠倒、坚持虎头蛇尾,2放弃——放弃早日复工、放弃战胜抑郁,1享受——充分享受不知道想做什么的状态。

族长的秋天

《族长的秋天》运用斑斓万千的意象、光怪陆离的情节、排山倒海的句式,讲述了一个独裁者无所不能却孤独落寞的一生。他在难以数算的岁月中享尽荣光,却无法改变“没有能力去爱”的命运,于是他一边用权力的罪恶补偿这无耻的命运,一边在只有母牛的宫殿里沦为自己孤独的祭品。

《族长的秋天》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文学成就最高的杰作,将魔幻现实主义发挥到极致,也最好地体现了他在诗歌、音乐等方面的艺术素养,被誉为“近五十年所有语种里最伟大的小说“。它又是马尔克斯倾注最多情感的内心告白,融入了他个人对孤独的深沉感受:族长的孤独,正是在名望光环下马尔克斯孤独内心的写照。

★近五十年来各语种的小说中,《族长的秋天》最为伟大。马尔克斯以抒情诗般不可思议的语言,写下了无人能及的作品。——萨尔曼•拉什迪

★有一天,当没有人记得《百年孤独》中的奥雷里亚诺是一个人还是一条街的时候,《族长的秋天》将使我免于被遗忘。——加西亚·马尔克斯

★如果你看到的不是独裁者,而是一位对自己的名声非常不安的作家,便可读到此书真正的含义。马尔克斯在写这本书时,自传性的元素凌驾于一切之上,它挖掘人类存在的最黑暗深处、并深刻地反应在他自己的灵魂上。——《马尔克斯的一生》

★马尔克斯身为作家最重要的作品是《族长的秋天》,而不是《百年孤独》。因为它把《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其他作品压缩在其中。如果说《百年孤独》是他人生的分水岭,那么《族长的秋天》是他作品的中心点。 —— 杰拉德•马丁(马尔克斯研究权威)

Github | Docker | Project